原標題:“快”的中國奔向“高”的中國
僅用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購物、通勤、看病甚至上課、旅行等生活中大部分需求,這在十年前還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如今已司空見慣;日行千里、夕發朝至、說走就走,“高鐵一響,黃金萬兩”,這是快速建設的高鐵網絡給人們帶來的切實獲得感。如果說這些是“快”的中國最直觀的體現,在未來十年,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將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更高智慧、更高速度應是未來發展的應有之義。一名居住美國的博主近日在社交媒體感嘆:十幾年前家里的“中國制造”大多是衣服鞋帽,而現在是無人機和智能電視等。而這只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肇始。以交通領域為例,據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介紹,我國鐵路在智能建造等方面走在前列,也在服務智慧出行、智慧平臺建設領域加快探索。到2035年我國的智能列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樣是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將全面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將基本實現;“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將基本實現。
更加綠色、更可持續則是我國堅定選擇的發展之路。10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中國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2022年,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設備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全球第一,中國也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預計到“十四五”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加快實現“雙碳”目標。順應全球碳中和趨勢,領軍企業也在積極行動。近日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提出“綠色發展不做選擇題”,并發布了最新的綠色發展解決方案,即一套圍繞綠色發展建網的指標體系,兼顧高能效和超低能耗兩個場景,包含站點、網絡和運營建設三層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加快邁向“零比特、零瓦特”的目標。
更多創新、更加開放將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10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從34位升至11位,有21個區域進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正如外媒所評論,中國近十年來一直專注于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這些高技術領域正為中國經濟創造更多更高的價值。展望未來,到2035年,我國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與此同時,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融合,將為世界經濟發展不斷創造新機遇。
不可否認,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超大規模單一市場、穩定安全的供應鏈、高效聯通的基礎設施網絡,構建起了中國獨一無二的產業生態,這正是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而在此次巨型轉軌過程中,將誕生的是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吳蔚)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1200clubviewcond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