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如何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眰ゴ蟮臅r代呼喚偉大的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精神動力,必須要堅持傳承與發展,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涵養革命精神之魂
革命精神從來不只是革命戰爭年代獨有,而是在一切偉大社會革命中產生的。無論是武裝革命還是生產革命、無論是體制革命還是制度革命,根本指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實事求是、肯于艱苦奮斗、勇于犧牲奉獻、善于開拓創新??v觀歷史,每一種革命精神都有其形成的獨特背景和獨特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認識的深化,革命精神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科學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展現出先進性的特征。
2019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指出,要“發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教育黨員干部正確處理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關系”。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史國史研究和革命精神的傳承。必須始終不忘初心,從革命精神中汲取奮勇前進的力量,在實踐中不斷延伸新的時代內涵,把握時代機遇,迎接新的挑戰,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筑牢革命精神之地。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思想輿論領域大致有紅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帶’?!笔紫?,抓牢“紅色地帶”。加大主流媒體對革命英雄人物感人事跡及其革命精神的正面報道,打造具備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革命精神宣傳平臺。充分發揮“兩微一端”等數字網絡媒體的傳播作用,增強對革命精神專題內容的推送力度和深度,傳播好中國故事。其次,敢于向“黑色地帶”亮劍。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在革命精神宣傳過程中,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客觀冷靜,勇于駁斥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對革命英雄人物及其革命精神的抹黑和丑化。加深對革命精神實質的認識,澄清對革命精神、革命歷史的片面理解,引導大眾理性、客觀地對待消極輿論,為新時代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創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最后,大力爭取“灰色地帶”,抓盲區、補漏點,引導“灰色”向“紅色”轉變。堅持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
創新生動教育方式,凝聚青年磅礴之力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是傳承和發展革命精神的主力軍,更是革命精神熏陶的重點人群。只有增強青年一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為傳承和發展革命精神奠定扎實的基礎。
紅色革命教育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創新,需要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跳出舊的思維模式。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面對“網生一代”的青年需求,革命精神教育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和線下資源兩個優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機遇,激發青年對革命精神教育的熱情。打造情景體驗式教學,注意把握重要歷史時間節點,如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十一國慶節等。充分利用參觀革命紀念館、排演紅色沉浸式歌劇、舞劇、話劇、音樂劇等多元藝術方式,將青年學生置身于歷史情境中,體會革命先輩的優秀精神品質,讓革命精神真正走進青年的心靈,深化并升華為情感認同。鼓勵青年學生運用采訪專家、課題調研、談論心得、再現史料、藝術展覽、拍攝微視頻、創作微電影等形式形成網絡交互活動,擴展紅色革命理論陣地,分享實踐體驗和理論成果,將知識性、服務性、趣味性融為一體。通過虛擬仿真平臺用“指尖”觸感場景,用生動的方式探尋紅色足跡,營造弘揚革命精神的濃郁氛圍。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毙聲r代青年要主動扛起傳承旗幟,傳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奮斗拼搏的精神成果,實現與革命英雄人物跨時空的交流,賡續精神血脈,將革命精神內化為成長成才的價值觀念,外化為開拓奮進的自覺行動,在奮進新征程中奏響青春贊歌。
(陳聯俊、劉軒羽,作者分別系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1200clubviewcondo.com. all rights reserved